硕士课题

发表于2012年3月29日;阅读 13,937 次

我的硕士课题列入广州市科技成果,正在申请广州市科技进步奖。

偶然发现我硕士课题所做的项目已经列入了广州市科技成果,在广州市科技局的网站广州科技网科技成果栏目发现的。目前此项目正在申请2006年度广州市科技进步奖。

硕士毕业论文也被评审老师评为优,以前本科毕业时我的毕业论文也是被评为优的,发现自己很有科研细胞,不过恐怕更多的是因为我比较能写,比较能讲,能把我自己做的东西说得比较清楚,容易让听众明白。我对自己专业的东西可以滔滔不绝讲很久,但是信口胡说,没有特定话题的瞎侃我非常不在行。我跟别人聊天常常觉得没什么话可说,所以我的目标是两三年之内达到既能侃本专业,又能跟人胡说八道的境界。胡说八道是一种杰出的能力,对此很有感触,客户是需要这个的。因为我看到的行业杰出人士都是这样的,所以我必须也变成这样。

感谢我的导师,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微能源系统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徐进良博士。因为这些宝贵的科研经验和完整系统的科研训练不是每个导师都能够给予学生的。

硕士期间我的科研经历非常丰富。有科技项目申请经验、科技项目中期成果汇报经验、科技项目验收与鉴定经验。

协助导师撰写过很多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比如杰出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等等,以及广东省、广州市的科技计划项目和企业横向课题,还有粤港联合项目。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了两项科技计划项目,分别是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和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后者即是我的硕士课题。

简单介绍一下我的硕士课题的具体内容。现在所有物价都在上涨,房子涨价、猪肉涨价、方便面涨价、蔬菜涨价、就是工资不涨。唯一降的就是电子产品的价格,而电子产品的发热功率也在涨,涨的结果就是不小心就把东西烧了,比如说手机电池爆炸伤人,Dell笔记本电池自己着火。其实凡是通电的东西都需要散热,此外还有大功率的整流硅、手机通讯基站、网站服务器、通信交换机等等等等,散热对它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已经是制约电子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Intel和AMD的CPU制程越来越小,使用的功率却基本不变,那么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就越来越大了,想当年的CPU不需要散热器的,现在的CPU如果没有散热器立刻就会烧掉。以上就是背景技术。

我的硕士课题是研制一种可行的散热器,适用发热功率约在100W到300W,功率密度大约是30W/cm2,目前已经有功率密度远远超过这个档次的散热器了,不过这就好像有人花1千块买了一件很好的东西,但是另一个人用1百块就能买到足够使用的东西,我所做的就是这个1百块的足够使用的东西。

在此之前我自然对CPU的散热当然了解了很多,各种散热方式,比如热管、翅片风扇、半导体、水冷;也了解了半导体元件的散热问题,比如结温、壳温、各种电子元件的适用散热方法;还有各种大型的系统需要的散热方式,比如通信交换机。

我已经不做技术了,所以我就不谈详细技术问题了。

完成一个科研项目是比较容易的,因为项目指标是自己制订的,但是一般来说只能通过项目验收,不敢提鉴定。因为鉴定的要求比验收的高得多。我硕士课题的鉴定专家请遍了广州市所有著名高校的学者专家,而且每个单位只能邀请一人,共邀请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以及广东省自动化研究所的专家各一位。

此项目中,我在徐老师的指导和实验室技术人员钟文卿的协助下,完成了从调研、设计、实验、根据实验改进设计、定型、样机演示的全过程,并且独立撰写了项目结题报告,最终研制成功的样品性能经过广州市能源监督检测所的测试,远远超过了项目任务书的指标,性能是实验室前期工作成果的两倍,此成果已经申请专利。

我没有选择读博士,料想自己以后再也不会进行自然科学这类科研第一线的工作了,所以对此成果还是很得意的,因为此项目基本是我独立完成的,在接手项目时并不知道最终完成效果会怎样,我做了很大的努力,前期的调研看了很多资料,然后为了搭建实验平台跑遍了广州市的电脑城以及大德路、惠福路的商店,研究了现有的电子设备冷却器的性能和市场定价。实验常常从早晨8点做到半夜,这样才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设计、实验、改进设计的步骤。通过实验结果,确定最佳的设计参数,然后更改设计做出新的样品重新测试,确定了最佳的设计参数,并且明确了各种设计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虽然科技成果里面我只是第四完成人,但是实际上这个项目是我完成的。任何行业总是有资历问题,我的导师读硕士、博士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项目总是学生完成的,但是论文、专利等科技成果常常是导师排在前面的。第二和第三完成人是能源所科技处的处长和副处长,项目任务书中挂名。第五完成人是我的博士师兄,此项目的申请书是他写的,项目进行中也帮了我不少忙。我的导师徐进良博士是非常热爱科研的人,虽然他不可能抽身亲自完成此项目,但是对我的指导还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此项目的关键点之一就是他想到的,然后我来执行。

 

 

科技成果编号 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GK06102 新型微通道自然循环电子冷却器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成果名称: 新型微通道自然循环电子冷却器
成果编码: GK06102
成果分类号:  
起始时间: 2005.04
终止时间: 2006.12
组织鉴定单位: 广州市科技局
鉴定日期: 2006.11.29
登记日期: 13/12/2006
申报部门: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成果介绍: 提出并实现了微通道自然循环电子冷却器的原理及样机研制,微通道用于强化传热,解决了冷却器泵送回路的压力驱动、无泵自然循环系统的密封组装、高导热率金属如铜铝的接合等技术问题,整个冷却器密封采用全焊接模式。
完成单位: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完成人员: 徐进良,彭万峰,苏秋成,李银惠,张伟
地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EMAIL:  
联系人:


本文的评论功能被关闭了.
备案号: 粤ICP备12037579号-1